不要迷戀源代碼!【轉】
當前位置:點晴教程→知識管理交流
→『 技術文檔交流 』
作者:觀辰軟件 發(fā)布時間:2010-12-09 一家經營紡織品批發(fā)業(yè)務的客戶,找軟件公司定制管理軟件系統(tǒng),要求必須提供程序源代碼,執(zhí)著地認為這是必須的——
...... 有人想買一輛汽車,但他要求汽車廠必須給他配上馬匹和馬夫,因為一旦汽車壞了而汽車廠維修要價過高的話,他可以不找汽車廠修卻仍能有輛可以拉著走的車。還有,他覺得只要有也懂(馬)車的馬夫在,就能自己修好汽車,甚至還能模仿生產出更多的汽車來自己賣...... 這些既美好又有點投機的想法很不專業(yè),太主觀、一廂情愿——專業(yè)、負責任的軟件公司和汽車廠,都是不會贊同的。 既然是委托項目定制,說明你自己沒有專業(yè)的軟件開發(fā)技術人才(否則你就自己做了,你就是軟件公司而非布料批發(fā)商了)。軟件工程抽象且復雜,不是源代碼給你你就能玩得轉的——你得有那個同樣水準的技術團隊才行。也許有人認為只要有了源代碼,找一兩個會寫程序的人做私活修修改改還是容易的。問題是,會寫程序的人很多,但絕大部分會寫程序的人只是程序員,還遠遠達不到能修改完善別家軟件或自行開發(fā)新系統(tǒng)的專業(yè)水準! 打個比方:軟件系統(tǒng)好比文學作品,前者由程序源代碼構建,后者由文字組合而成。源代碼和文字都是人類用以表辭達意的語言,只不過前者是人類和計算機都能懂的語言。所以,會編程僅僅相當于能識字——能識字就有水平修訂《十四行詩》或新寫一本《紅樓夢》嗎?要知道,前者是英文詩歌,后者是中文小說,兩者在語言、體例、題材、文風、內容方面都不同,會英語的莎士比亞不一定識中文,擅長小說創(chuàng)作的曹雪芹也不一定能寫詩,如果讓這兩個都識字的大文豪交換創(chuàng)作對方的作品恐怕他倆都會頭大,更別提一般人文筆能力有限根本搞不了創(chuàng)作。 軟件技術工作就和這文學創(chuàng)作是一個道理,絕沒那么簡單。設想一下,觀辰去修改用友的軟件、金蝶二次開發(fā)觀辰的平臺...為什么這種事從未發(fā)生?因為大家都是真正的行家里手,不會去干這種法律不允許技術上也沒可能成功的外行活兒。許多軟件廠商所謂的經典軟件產品都是核心功能多年不變的——因為當初開發(fā)這個產品的工程師團隊早已離開公司,后續(xù)的開發(fā)團隊沒人熟悉當年的技術架構體系和程序語法,誰都不敢去動源代碼,以免造成災難性的破壞。再看軟件盜版的例子,能破解正版軟件的人都是技術不差的,但盜版卻絕對尊重軟件源代碼的原型不做絲毫更改創(chuàng)新——這樣盜版軟件才能正常使用。這些例子無不證明一個道理:軟件源代碼,很大程度上只有在原創(chuàng)者手里才能有效發(fā)揮價值。 中小企業(yè)委托定制管理軟件,為了省卻正規(guī)軟件公司開發(fā)服務費才臨時雇用的私活程序員,其知識技能經驗是有限的。寄希望于有了他人編寫的源代碼就能自己做國王的想法,實在是行不通——親愛的用戶啊,你不是軟件公司,你只是軟件使用者,多關注軟件的應用功能是否適合你,別再迷戀那傳說中能帶來更多價值的源代碼吧! 該文章在 2011/10/26 23:02:23 編輯過 |
關鍵字查詢
相關文章
正在查詢... |